據遼寧日報報道,記者從省國土資源廳獲悉,經全國有關部門院士和專家審核評選,由省國土資源廳和省地質學會推薦上報的遼陽市弓長嶺鐵礦接替資源勘查項目,從眾多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地質學會全國2011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
弓長嶺鐵礦自1949年建礦以來,一直是鞍鋼的主體礦山和高品位富礦的主要供應地。我國鋼鐵產量居世界首位,但除海南石碌鐵礦為富鐵礦外,其余冶金礦山所產礦石絕大部分為貧鐵礦,所需的富鐵礦石需從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等國進口,鐵礦石價格受到外界制約。遼寧鐵礦資源總量較大,但富鐵礦資源十分稀缺,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弓長嶺地區發現富鐵礦石外,近40年來一直再難覓蹤影。
為保障鞍鋼對礦產資源特別是對高品位富鐵礦的需求,按照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規劃,從2005年12月開始,國家和我省共投入地質勘查資金1760萬元,在遼陽市弓長嶺鐵礦二礦區外圍和深部開展鐵礦資源特別是富鐵礦資源勘查。
經過幾年的勘查,遼陽市弓長嶺鐵礦接替資源勘查共新探明鐵礦資源量1.2億噸,其中富鐵礦7400多萬噸,平均品位達63%,最高品位達68%,成為我省近40年來發現的最大富鐵礦,也是繼海南石碌鐵礦之后我國發現的最大富鐵礦。
弓長嶺鐵礦的發現將有效增加鞍鋼鐵礦資源儲備,減少對國外富鐵礦資源的依賴,增加我國在國際市場鐵礦定價話語權,對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實現遼寧冶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在鞍本地區開展富鐵礦成礦理論研究、開展深部和外圍驗證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