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寶鋼股份運輸部馬跡山港累計完成吞吐量達6128萬噸,提前5天超額完成6050萬噸全年挑戰性目標任務,再次創下港區年吞吐量的最高紀錄,為支撐寶鋼股份的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此,寶鋼股份領導向運輸部和各相關部門發去賀信,并希望馬跡山港各相關部門再接再厲,乘勝前進,為建設世界一流港口、支撐寶鋼競爭力的提升而努力奮斗。
科學化管理保生產
馬跡山港投運以來,以其良好的經營管理,較好地承擔了服務寶鋼的任務。近年來,又開始承接社會礦堆儲、裝運業務,實現持續盈利。隨著鋼鐵行業進入微利時代,寶鋼股份生產經營面臨巨大挑戰。為更好地發揮馬跡山港在整個生產經營中的作用,去年,寶鋼股份運輸部向馬跡山港下達全年裝卸6050萬噸挑戰性目標任務,并逐步由生產服務向生產經營轉變。
馬跡山港設計年吞吐能力為5000萬噸,多年來,港區持續穩定運行在這個水平上。進入新一年,如何在保持安全運行情況下,進一步提升裝卸能力,發揮其在寶鋼生產經營中的作用,成為馬跡山港面臨的一大課題。為實現挑戰性目標,去年年初,在運輸部牽頭下,馬跡山港聯合寶鋼股份原料采購中心、制造部、煉鐵廠,寶鋼資源、中冶寶鋼技術,以及國家聯檢單位和地方政府,啟動了全港區勞動競賽活動。
6050萬噸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馬跡山港未雨綢繆,會同相關部門籌劃了一個既科學,又有可操作性的全年計劃方案,方案對月度船期進行細化。同時,做好每條外輪到岸停靠方案,把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各作業班組,確保了全年生產運行安全穩定。
近年來,馬跡山港開展與行業對標活動,裝卸能力持續提升,多項KPI指標位列行業前茅。去年,馬跡山港為進一步挖掘裝卸潛力,結合生產實際,開展了更人性化的縱向橫向標活動。即員工橫向與相同崗位的人員進行對標,縱向與自己的歷史最好成績進行對標。港區給每個員工都建立了個人檔案,每個工種都有相應的對標項目,員工每個班次的工作指數也會被記錄存檔。港區根據員工打破不同級別的標桿紀錄,設置相應的獎勵。對標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員工崗位爭先的激情。去年,馬跡山港全年共有30多項作業紀錄被刷新。
科學有效的管理使馬跡山港整體能力提升,去年,在克服社會礦種粘、濕料多,一程船特殊船型、艙型多,兩程船限量船大量增加等不利因素下,多項生產經營指標再創佳績。其中單船通算效率為3635噸/小時,裝船通算效率為3073噸/小時,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精細化生產挖潛力
經過全面的研討和分析后,馬跡山港管理者認為6050萬噸目標實現具有挑戰性,但只要做好每船、每噸作業,依然有實現可能。為此,他們把工作重點放在了日常精細化工作上,安排好每條船,抓好每斗礦。
為充分發揮港區物流裝備的規模優勢,馬跡山港在現有船期安排上做文章,發揮碼頭最大效用。裝卸碼頭原設計停靠兩艘5000噸兩程船,員工們通過科學研究,制訂周密安全停泊方案和裝載安全保駕措施,使碼頭裝載能力大大釋放。如今,碼頭能同時停靠一艘5000噸,一艘1萬噸貨船。兩程船較2011年月均減少4.3艘次,而裝載量同比增長1.3%。
在追求裝卸量的同時,馬跡山港更注重生產成本。為讓電耗成本受控在合理水平,港區努力優化卸船生產組織工藝。一程船優先一泊位靠泊,靈活使用一、二期卸船設備,縮短礦石進場距離,減少電耗;杜絕單機、單流程作業,降低電耗;二臺卸船機實際流量與皮帶機能力相距較大時,合理使用三臺卸船機共用單流程作業,實現流程效率最大化。
通過不斷宣傳教育,關注細節理念逐步滲透到每個作業區和班組。重點跟蹤靠離泊時間、裝船移艙時間、調整水尺時間、清艙效率、清場效率等指標;中控跟蹤各崗位操作員工技能水平,量化各人操作水平差異,以此為依據,調整優化作業人員配置,確保流程效率最大化。
為提高港區整體清艙效率,港區加強作業過程管控。收集、分析不同清艙機械的作業數據,確定不同機械作業的料種和艙型;每艙每人及時跟蹤分析操作情況,制作詳細的對比分析表;多艙同時作業,協調平衡好各艙作業人員。清艙作業除采用一機對二艙的作業方式和斗鏟作業外,還推出了滑移式裝載機空艙作業,進一步提高了卸船清艙階段單機作業效率。去年的單艙清艙作業時間屢破新紀錄。正是員工的精細化生產,使外輪裝載都控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并為港區爭取到一筆額外速遣收益。
協同化開拓保增長
為了適應寶鋼產品結構調整、礦石需求量的變化,碼頭逐步由生產服務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協同,成為馬跡山港攻堅克難的法寶。去年,港區進一步擴大承接社會礦接卸量,6050萬噸中很大一塊資源來自社會業務。在寶鋼股份制造部、煉鐵廠、原料采購中心,寶鋼資源,及海事、邊防、海關、邊檢、引航等單位支持和協同下,港區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和合作舉措,大力開拓沿江鋼鐵用戶,有效的協同帶來了良好的管理和服務,贏得廣大社會礦貨主的青睞。去年,馬跡山港在地方相關部門的協同下,社會礦吞吐量達2424萬噸,占整個港區吞吐量的40%,同比增長16.7%,為碼頭持續實現盈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更好地挖掘碼頭裝卸潛力,馬跡山港穩步推進全天候裝卸作業。在聯檢部門的全力支持、協同下,馬跡山港由原先超大型船舶單航道實現了大型船舶交匯航行,并成為全天候碼頭。去年可作業天數由原設計的280天提高到300多天。
去年,港區大力推進模擬利潤為中心的全成本管理。與財務、運管室、設管室打破界面、深度協作。以全成本各科目為脈絡、以成本實績為標志性結果,全過程跟蹤、統計、分析、控制與改進成本指標,理清車間子成本中心各科目歸口責任,嚴格控制異常實績發生;月度組織港區范圍內成本分析會,全成本轉化為具體指標分解到作業區、各崗位,并關注輔助部門的生產關聯成本。去年,港區通過大力提升社會經營服務能力水平,確保了全年成本實績較預算目標、進度可控,港口運營成本關鍵指標,即單位吞吐量成本較2011年下降了3%。
去年,馬跡山港大力推進“四統一”管理,即生產統一指揮,人員統一管理,體系統一對接,評價統一標準。“四統一”實現了正式員工與協力員工的“無縫鏈接”,港區合力進一步增強,生產和安全管理保持穩定,勞動效率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