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1鋼貿資金拆借難:親戚朋友怕借錢
7月初,記者來到張杰位于上海鋼領的辦公室時,他已經清退了所有的員工。諾大的辦公室內僅剩下了他和妻子兩個人在收拾東西。而去年此時,他每月向鋼廠訂1000噸熱軋卷板,當時即便資金再困難向同行朋友仍能借到錢,但今年不同了。大家有錢也不敢往外借了。
他向記者大吐苦水:“現在太難太累了,由于資金緊張,鋼材現貨這一塊基本上沒法做了。”需要資金周轉的不僅僅是張杰。
據他介紹,有一位多年的朋友來向他借錢,不借的話就耗在公司不走了。萬般無奈之下,張杰將2張總共7萬多元的信用卡借給他。拿到這筆借款之后,朋友許諾,兩周之后一定還上。“但現在都兩個月過去了依然沒有音信。”張杰說。類似的拆借,張杰遇到過很多。以往同行之間需要資金周轉或急需償還銀行貸款的時候,互拆是很常見的。但現在這樣做,變得越來越難了。
張杰說,同行企業間開始變得越來越不信任對方了。“現在誰要說借我10萬,我擔心的是他可能欠款100萬。不知道身邊誰是‘定時炸彈’,一出事錢肯定是要不回來了。”
上海滿崎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佳宇也向本報記者透露:“我現在都不想出去了,朋友一見到我都要向我借錢,我雖然能幫則幫,但我自己也很困難啊。”
現象 2終端工程防欠款:不是熟人不做生意
石家莊一家鋼鐵貿易公司總經理郭曦,今年將公司經營的重心逐漸偏向于工地市場,做終端。
雖然7月初在不到10天的時間內就已銷售了2000多噸鋼材,但是郭曦仍然認為,受大環境影響,今年工地開工量較去年少了很多。
貿易商做工地必須要有閑置資金,因為對工地供貨,能拿到現款的少,多數要被壓款。壓款問題在行情好的時候司空見慣。對于不同的工地,所設定的壓款時限,視工地信譽而定,一般在10天到2個月不等。若工地無法按時付款,則按每噸鋼材每天5~8元收取一些費用。
但郭曦表示,由于現在市場形勢嚴峻,大部分鋼貿商都不想冒險,大家都喜歡找一些老客戶(老關系)談生意,其一是互相幫襯,其二就是資金能到位。若現在開發新客戶,是有一定風險的。對新客戶的經濟實力和信譽度不了解,加上現在大環境不好,若出現拖欠款項的事情發生,很可能被“卡死”,除非新客戶能一次付清全款,否則鋼貿商一般是不想冒這種風險的。
而工地也有同樣的心理,熟悉的貿易商產品質量更有保證。
河北中儲物流中心經銷業務部經理索小剛稱,工地欠款的現象比以往明顯增多了。自己公司所做的項目中,一些政府工程負債頗多,而政府人員人事變動較快,更加大了要回欠款的難度,他表示現在并不是很愿意做政府工程。“前段時間,我們的一個政府工程項目,一期工程結束了近10個月,仍有部分欠款未要回。”
現象3金融環節多:當完被告當原告
王兵,現就職于華東地區某大型托盤公司。近來,他所在的托盤公司不停地收到法院的傳票。與此同時,公司也在委托律師,對鋼貿商的一些違約向法院提起訴訟。用他的話說現在是“當完原告,當被告”。
據了解,作為托盤公司,王兵所在的公司經常代鋼貿商從鋼廠訂貨,鋼貿商在向托盤公司交付一部分訂金之后,就可以按照鋼廠的價格政策,從托盤公司提貨,鋼貿商在將貨物賣出后,將余款補齊,此外,還要每噸再給幾十塊錢作為代理費用。“這樣,在行情好的時候,托盤公司至少可以保證每噸幾十塊錢的利潤,而現在由于需求低迷,出現了個別鋼貿商違約的現象。”據王兵介紹,由于目前鋼價處于下跌通道,許多鋼貿商的訂貨價格遠遠高于市場價格,其差價有時候比定金多。于是,許多貿易商寧愿違約也不從托盤公司拿貨。
據了解,在行情好的時候,即使有鋼貿商違約,托盤公司也可以順利將鋼材轉手給其他貿易商,而現在行情不好,鋼材只能積壓在托盤公司。“隨著鋼貿商的違約,我們和鋼廠的違約也不可避免。”
除了托盤公司和鋼貿商,銀行和鋼貿商之間也出現了信用危機。據了解,某銀行曾答應鋼貿商在其還貸后會立即續貸,而在鋼貿商通過民間拆借、向親友借錢把貸款還上之后,銀行卻沒有繼續續貸,導致這家鋼貿商資金鏈斷裂,背負了巨額債務。
現象4商鋪空置:貿易商去哪了
上午10點多,略顯空曠的鋼材大廳,安靜得宛如教室,不知是誰家的小孩在一處已經“撤離”的鋼貿企業的辦公間內寫起了暑假作業。
往日的人來人往、人聲鼎沸,電話鈴聲不時響起的繁忙,已經被幾個銷售員對著電腦聊天打字聲取代了。
這是7月17日上午,記者在華東鋼材市場第二交易大廳見到的景象。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在113個商鋪中,有57個空置,空置率近50%。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目前鋼貿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華東鋼材市場的情況還是比較好的。“常年的入駐率保持在70%左右,一些鋼貿企業盡管沒有在這邊辦公,但票還是會開在這邊,因為華東鋼材市場是上海為數不多的享有退稅政策的鋼材市場。”
上海大柏樹商圈是鋼材票據市場集中地,70%的寫字樓里都是鋼貿商及相關服務企業。
滬辦大廈,擁有3幢20層的主樓和2幢輔樓,里面大多數企業都是做鋼鐵貿易。5月份以來,本報記者在滬辦大廈進行了“掃樓式”的走訪,一些企業已人去樓空。另外,有的企業諾大的辦公室只有一兩個人,除了老板就只有一個財務人員。一位鋼貿老板說,目前行業80%的企業處于“歇業”狀態。
此外,柏樹大廈、寶隆一方大廈、復城國際、高境大廈、五角豐達等這些寫字樓,也都分別租住著不同檔次的鋼貿企業,里面的鋼貿企業的境遇與滬辦大廈類似。
而在上海寶山區鋼領的一個交易大樓里,記者同樣發現,商鋪空置的現象比較嚴重,一些空置嚴重的區域,昏暗的氛圍讓人倍感壓抑。
現象5廠商關系變冷:鋼廠協議全部推掉
第二季度以來,上海終端用戶或貿易商向鋼廠訂貨的數量越來越少。“今年以來,我們和鋼廠的協議量一減再減,下一步,鋼廠這塊準備全部停掉了。”盡管多年來和鋼廠建立了良性的合作關系,但面對整個行業目前的嚴峻形勢,小凌坦言,不做鋼廠代理是無奈之舉。
據小凌介紹,和鋼廠解除代理關系,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損失,“因為按照協議,鋼廠的補差和返利不會以現金方式支付,只會在下一批次的訂單中得以體現,和鋼廠解除代理關系,意味著貿易商相應的補差和返利都無法兌現。”
據了解,由于鋼材價格長期倒掛,通過“價格差”獲取利潤的盈利模式已經完全失靈。但通過做鋼廠代理,貿易商獲取相應的補差和返利,行情好的時候,是可以適當盈利的。
此外,除了補差和返利不及時,鋼廠的發貨也明顯滯后。“我們已經對鋼廠徹底喪失信任了,最終決定退出鋼廠代理。”小凌說。其實,“在目前這種形勢下,鋼廠都不能保證盈利,如果繼續做鋼廠代理,鋼貿商的后果可想而知。”做鋼廠代理,資金墊付太嚴重了。
部分專家表示,因為行情倒掛,“一訂就虧,越訂越虧”,到鋼廠訂貨不如到市場上收購現貨,這種現象反映了“買斷”式代理或許即將走到盡頭。